智慧水務的實施方法
實施途徑
智慧水務是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管理模式的深度融合,要在融入當前水務管理體制機制下發展的。因此智慧水務不等于純粹的信息化,由于信息化的發展始終“在路上”,智慧水務在發揮信息化手段達到當代水務發展需要的同時,又為水務工作的開展給出了更高要求和可能。
1)從頂層規劃設計切入
應對我國目前統籌規劃缺乏問題,急缺提高水務管理的整體優勢和績效,為智慧水務建設提供基礎的計劃支撐,那也是智慧水務實施路徑的第一步和關鍵性的流程。智慧水務的頂層設計不但包含高效科學的水務管理機制和重點技術等專項規劃內容,更將從城市發展的視角、信息資源共享與安全的視角,以統一的業務框架、統一的標準規范、統一的技術架構、統一的軟件環境、統一的工作部署為內在要求,由上而下地綜合、聚合、融洽水務發展。
2)為城市規劃預埋更新空間
智慧水務建設要根據城市發展戰略與目標,融合現況開展全面性規劃,適度超前,制定分步實施計劃。在執行過程中,為了讓各業務系統所形成的數據真正獲得合理利用,必須對目前業務系統進行整合更新,并構建一個能夠集成各業務系統數據的綜合管理平臺,依據給予智能決策支持的要求,開發不同的程序模塊,之后在數據逐步完善、管理能力不斷提升前提下,逐漸拓展綜合管理平臺的程序模塊。
解決方案
在對于水務管理的實際項目需求方面,出現了許多智慧水務的應用解決方案,以下是其核心的四個方面。
1)漏損管理系統
漏損管理是一個涉及多部門、多系統的綜合業務,包含管網部、調度核心、客服部和企業領導等,是一個水務企業領導統一指揮,多部門配合、多系統合作的過程。漏損管理系統,就是為水務公司提供統一的服務平臺、工作流程,將零散的、局部、重復漏損管理方面,機構成有規劃、重點問題優先處理、持續推進工作。在水源急缺的當下,操縱管網漏損對節省用水、提升供水企業經營效益具有重大的價值。
2)供水調度決策系統
為解決供水調度系統存有的關鍵問題,如檢測方式和信息不全面、無法全面體現管網的水力情況、人力經驗調度可靠性不高、時效性較弱等,需科學搭建供水調度決策系統。
以水力水質模型為基礎,集成來自GIS、SCADA(supervisory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數據采集與監控操縱)系統、泵房能效評估系統、困境和預案管理系統等數據,導出在線監控和報案、模型預測和預警管理等輔助決策剖析、調度及管理等信息,完成實時檢測、輔助決策和科學調度命令公布等服務,這種以水力模型的應用為核心的科學調度系統,可以根據用水要求實施合理的調度對策,提升管網運作,在保證供水安全的前提下減少管網運營維護費。
3)能耗管理系統
從主要的能耗根源、泵房的節能改造和用電監測下手,打造能源監測和管理系統,進行能耗監測、數據集成剖析、提升調度、泵效檢測等綜合對策,創建能源綜合管理平臺,為節能減排給予信息化和輔助決策,創建水務業務全過程中的綜合能源管理平臺。
4)移動應用系統
移動應用系統作為配套手機端軟件服務,能夠便捷用水住戶在移動終端上,快速搜索有關用水信息,挑選多種水費付款方式。同時,也更便于申請用水故障、申請水表安裝、申請打印發票、建議意見等。此系統還可與智能用水設備相關聯,同時關系家里多個智能用水設備,如智能水杯、智能濾水設施等。關系后通過系統能夠及時查詢每個機器的應用情況,接收設備發來的推送通知,調節變更設備設置等,顯著便捷居民用水